文丨长屿
正午阳光的最新年代剧淬火年代终于开播了。
相信有不少观众和我一样都是早早的搬好小板凳在电视机前等候了吧。
说实话,我本来是冲着男主张新成和女主宋祖儿去看的。
结果!看了没几集,我的眼睛彻底被另一个人“焊”住了,他就是刘奕君!
我的天,这位“叔圈”顶流,是真有魅力啊!
戏份可能不算多,但每次出场,那个气场、那个眼神、那个范儿...绝了!
展开剩余90%直接把我圈得死死的,忍不住想喊:“刘老师,您也太帅了吧!”
淬火年代这部剧讲的是90年代末,咱们国家民营企业搞制造业的艰难之路。
张新成演的柳钧,回国接手老爸快倒闭的机械厂,经历那叫一个惨啊。
不仅设备老掉牙,工人没信心,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不过好在小伙子有理想有技术,愣是带着一帮人硬着头皮干,在破仓库里搞研发,用土办法死磕国外封锁的技术,看得人又燃又心酸。
剧是好剧,演员们也都演得挺到位。张新成的执着劲儿,宋祖儿的干练,王彦霖的江湖气,都不错。
但!刘奕君老师一出场,感觉整个画面质感都提升了!
虽然现在戏份还没完全展开,但举手投足间全是戏,沉稳老练,眼神里有故事。
这“叔圈男神”的称号,真不是白叫的!
要说起刘奕君的演艺经历,他属于是那种“大器晚成”的代表性人物。
刘奕君老师是陕西人,70年生人。
他也挺神奇的,家里父母都是地质工作研究者,他却从小有一个电影梦。
因为他家附近就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小时候经常会跟小伙伴们去电影厂看电影,看着看着就把自己看入迷了。
所以在17岁那年,他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跟张嘉译、张子健是同学!
起点够高吧?但演艺圈的路,有时候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
虽然刘奕君长相很不错,放在现在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小鲜肉。
但那个时代,还真不流行这个。
那个时候流行的是粗线条、原生态的美,那种长相硬朗粗犷的反而更受欢迎。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家乡西安电影厂,但是却没干上演员的工作,而是成为了一名办公室工作者。
他那个时候的工作就一件事,抄工资表。
但这份工作实在是太枯燥了,对于21岁的刘奕君来说这无疑是在坐牢。
所以当一个剧组向他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就去了,哪怕工作丢了也不后悔。
但是这部电视剧也没能让他火起来,他后来还在宁波那边干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编导工作。
或许是真的挺有天赋的,那个时候他自编自导的8集电视剧漫记人间,还拿了1996年的全国电视文艺星光二等奖。
但是他还是想演戏,想活跃在舞台上。
1997年,他从宁波辞职再次回到了北京。
但那个时候的他几乎身无分文,每天只能住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
为了能够有个落脚的地方,他甚至考虑过要不要去考个研究生,因为这样就能有宿舍住了。
或许是那段时间的压力太大了吧,他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每天除了刷片子就是思考如何演戏,经常是半夜两三点都睡不着觉。
这样的日子他过了两三年,直到2000年他凭借一个角色拿到了金鹰奖最佳男主的提名,找他演戏的人才开始多了起来。
后来他又饰演过很多角色,像大染坊里的赵东初,北平无战事里的刘云,父母爱情里的欧阳懿,温州两家人里的石胜天,但这些角色都没能让他大火起来。
属于典型的“脸熟名不熟”,但实力杠杠的演员。
他真正的转折点在2015年,那会儿他都45岁了。
在爆款剧伪装者里演心狠手辣的特工头子王天风,在琅琊榜里演心思深沉的侯爷谢玉。
这两个反派角色,让他一下子被观众记住了!
从此以后,他的事业就跟开了挂似的!2022年的时候势头尤其猛。
开端里演冷静专业的警察张成,圈粉无数,大山的女儿里化身朴实坚韧的农战山。冰雨火里挑战亦正亦邪的杨兴权。
那一年或许真的是他的运气来了吧,不仅他火了,他儿子也火了。
他儿子刘怡潼凭借一个反派角色刷屏短视频平台,那段时间铺天盖地的都是只要反派长得帅,三观跟着五官走。
后来两个人还因为在舞台上拉手而被网友调侃,老刘怎么摸人家小鲜肉呢。
结果这个所谓的“小鲜肉”,就是人家的亲儿子。
更绝的是,52岁那年,“刘奕君身材管理”直接冲上热搜!
网上疯传他穿白衬衫的背影,身姿挺拔,走路带风。
网友们都惊了:“这状态是52岁?说是30 我都信!”“这才是真·叔圈顶流!自律到可怕!”
爆红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和坚持。
据说他随身带着羽毛球拍,天天坚持运动,保持好状态。
对待演戏更是认真到极致,他自己说过:“我尊重每一个角色,每一个镜头都不敢敷衍。”
这份敬业和自律,难怪在淬火年代里,即使不是绝对主角,也能光芒四射!
所以,淬火年代是真好看,但刘奕君绝对是这剧给我的最大惊喜!
从默默耕耘到“叔圈顶流”,他证明了:实力和自律,才是男人最大的魅力!
岁月不是杀猪刀,在他这儿成了“雕刻刀”,越沉淀越有味道。
接下来他在淬火年代里会怎么影响张新成的创业路?又会贡献多少“名场面”?
我可太期待了!还没看的姐妹,赶紧去追剧,感受一下这位“叔圈男神”的杀伤力!
保证你也会跟我一样,忍不住喊一句:“刘老师,帅!”
发布于:江西省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